“情況良好,未發(fā)現(xiàn)異常。”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人民醫(yī)院內,當主治醫(yī)生凱周尖贊說出這句話時,35歲的昂文洛周松了一口氣。
接受檢查的昂文洛周
2016年,玉樹州統(tǒng)籌1.7億元資金對全州進行全民免費健康體檢,在這次體檢中昂文洛周被確診為包蟲病,他深知包蟲病的危害,但因為高昂的治療費用,他放棄了治療……令昂文洛周意想不到的是,不久前在當?shù)卣陌才畔拢瑳]花一分錢,做完了包蟲病手術,如今恢復狀況良好。
包蟲病,是一種人畜共患的寄生蟲病,多發(fā)于高山草甸地區(qū)和牧區(qū)及半農半牧區(qū),危害嚴重,是我省畜牧業(yè)地區(qū)的常見病、多發(fā)病,其病程長,致死率高,被稱為“蟲癌”。在玉樹州,包蟲病,已成為當?shù)剞r牧民群眾因病致貧、因病返貧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醫(yī)務人員上服務
和昂文洛周一樣,過去由于經濟條件所限,許多牧民群眾在明知自己病的情況下,也不愿去醫(yī)院治療……“針對這種現(xiàn)象,我們以包蟲病人群篩查數(shù)據(jù)為基礎,建立完善居民健康檔案,全州各鄉(xiāng)鎮(zhèn)政府、衛(wèi)生院采取以“鄉(xiāng)村干部+醫(yī)務人員+多名患者”的“人盯人”模式落實規(guī)范化診療管理措施。截止目前在冊管理包蟲病患者2775人,累計手術治療包蟲病患者587人,包蟲病人群篩查數(shù)據(jù)庫已完成40.5萬人篩查信息錄入工作?!庇駱渲菪l(wèi)計委副主任索南多杰說。
與此同時,玉樹州結合健康扶貧工作,分別制定了《關于精準扶貧衛(wèi)生計生支持計劃的實施方案》《全州因病致貧、因病返貧對象精準醫(yī)療救治工作實施方案》《玉樹州健康扶貧工程實施方案》《玉樹州健康扶貧工程“三個一批”行動實施方案》,對健康扶貧數(shù)據(jù)庫所確立3265戶10886位“因病致貧、因病返貧”人員進行核查建檔,在調查核準農村牧區(qū)貧困人口因病致貧、因病返貧情況的基礎上,采取一地一策、一戶一檔、一人一卡,精確到戶、精準到人,實施分類救治,增強健康扶貧的針對性和有效性,全面實施“五免六減”政策,最大限度減輕患病農牧民群眾救治負擔,農牧民群眾包蟲病手術治療已基本實現(xiàn)“零負擔”。
“狗是包蟲病的主要傳染源,成蟲寄生在狗體內,蟲卵隨狗糞排出,污染土壤、草地、水源及狗活動的場所。接觸被蟲卵污染的物品和食用或飲用的食物和水,就會得包蟲病,無論是人還是家畜?!彼髂隙嘟芨嬖V記者。為此,一場“人狗大戰(zhàn)”在玉樹州范圍內展開,為有效切斷包蟲病傳播途徑,玉樹加強犬只管理,制定實施《玉樹州犬只規(guī)范管理辦法》等地方規(guī)范性文件,強力推行犬只限養(yǎng)政策。
全職登記表、芯片項圈
“這只狗的名字叫加俄,1歲,家中飼養(yǎng),已注射疫苗,這條項帶里面的芯片有它的全部信息,包括名字、年齡、去向,同時還有‘身份證號’……”
在玉樹市隆寶鎮(zhèn)派出所,派出所工作人員演示的犬只芯片項圈追溯信息平臺,讓全鎮(zhèn)的犬只信息一目了然。索南多杰說,以前在玉樹,家養(yǎng)犬、流浪犬的管理難度相當大,之后政府投入專項資金200余萬元,以稱多縣作為試點開展犬只限養(yǎng)、野犬收容、病犬撲殺等專項行動,流浪犬問題基本得到有效控制。
流浪犬收容所
據(jù)索南多杰介紹,玉樹州先后制定出臺相關管理辦法,實行牲畜定點屠宰、強化檢疫、病害內臟無害化處理,目前已完成46座無害化處理站建設。強化動物源性傳染病的源頭治理,對牧民群眾定居點1公里半徑內的滅鼠治蟲工作加強力度,圍繞農牧民定居點飲水安全和水源地保護,定期對居民飲用水進行水質檢測,保證農牧民群眾飲水安全。
走在玉樹市街頭,處處可見“全民參與、決勝包蟲……”等橫幅標語,而這只是玉樹包蟲病防治宣傳教育的一個縮影。在政府機關、在街道社區(qū)、在草原牧區(qū)、防治包蟲病的宣傳標語、宣傳欄、宣傳展板處處可見。著眼長遠,夯實基礎,全面提升居民健康意識。
不僅如此,玉樹州還廣泛開展以“包蟲病防治知識”為主要內容的健康教育活動,編寫了中小學生及成人版藏漢雙語《健康教育知識讀本》,并納入中小學及各級黨校教學大綱,制作包蟲病防治宣傳片在州縣媒體進行循環(huán)播放。
“目前,全州衛(wèi)生、農牧、公安、水利等部門累計開展各類重大傳染病和地方病防控宣傳教育活動363次,累計發(fā)放宣傳單(冊)30余萬份,宣傳品8.6萬余件,驅蟲藥物200萬片,受眾人群達40萬人次?!彼髂隙嘟苷f。
包蟲病病程長、病情重,加上農牧民群防控意識不足,近年來玉樹依然存在較高的患病率,包蟲病防治工作所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,任務依然艱巨,任重道遠。
版權聲明:凡注明“來源:中國西藏網(wǎng)”或“中國西藏網(wǎng)文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歸高原(北京)文化傳播有限公司。任何媒體轉載、摘編、引用,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(wǎng)和署著作者名,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。